1 石油裝備技術水平落后,產品總體質量尚待提高 近年來,盡管不同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但大多數石油裝備制造技術仍落后國際先進水平。目前我國石油鉆機盡管產量較大,但品種相對單一,特種鉆機的設計和生產能力落后,頂驅、發動機組、液壓、電氣控制裝置等配套的關鍵件仍需依賴進口。此外,物探、測井設備總體技術水平與國外產品差距很大。我國石油裝備產品的質量問題在數量眾多的普通壓力容器類產品、機電產品以及配套設備中表現非常突出。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單元操作設備在效率及耗材等方面均存在十分明顯的差距。
2 石油裝備產業集中度和專業化水平不高 我國石油裝備制造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區域布局分散,產業集中度較低,企業間缺乏有效的分工與合作,重復建設現象突出,缺乏強有力的競爭水平。集中度低、專業化水平不高導致我國石油裝備產業缺乏生產成套大型設備能力。我國石油和化工部門與裝備制造部門長期脫節,最終用戶對工藝設計相對熟悉,對裝備技術相對陌生;而裝備制造部門則與此相反。另外,我國化工裝備制造業本身也是割裂的,如鼓風機廠只造鼓風機,水泵廠只造水泵,整個行業都忽略了成套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系統的可靠性研究不夠。這些都導致了我國國內化工裝備制造業缺乏工程設計、成套設備制造和供貨等綜合實力。
3 缺乏高端產品設計和制造能力 以大型煤化工項目為例,國內項目的核心設備煤氣化爐主要采用殼牌、GE 等國外公司的產品,需要支付高昂的專利授權費和設備采購費。雖然近幾年我國也自主開發了多種類型的氣化爐,基本實現了氣化爐的國產化,但生產氣化爐的鋼板卻還需要向國外采購。除了反應器、氣化爐這樣的主體裝置以外,各類閥門等配套部件(如高壓氧氣閥、氮氣閥、高壓煤漿泵等)仍需要進口。
4 石油裝備產業市場不規范,產品價值增值率低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貿易的擴大,為我國石油裝備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另一方面,石油裝備市場仍不夠規范,從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到市場運作,仍然存在著行政干預較多,操作不規范、惡意競爭、不按市場規律辦事等諸多現象,這些都嚴重阻礙著石油裝備制造企業的快速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總體處于價值鏈相對低端,議價能力不強。化工裝備產品主要以噸計價成為行業慣例,無法充分體現其中的知識以及服務的價值。化工裝備的材料費占總成本的70%以上,我們產品的增加值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近一半的差距。
5 石油裝備產能過剩,企業競爭力明顯兩級分化 在低端裝備制造領域,由于行業進入門檻低,大部分產品處于產能過剩狀態,降價是企業最主要的競爭手段。這就造成產品毛利率降低,企業無法積累資源進行新產品研發和制造工藝改進,產品檔次和質量難以得到提升,不得不持續降價求生存的惡性循環。在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總體減速的背景下,裝備制造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將日益凸顯。未來只有掌握高端技術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良性發展。